
填飽了肚子,該往今天的目的地清水寺去了,已經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哪一坂了,反正就是在附近逛來逛去,注意看喔,京都的天空佈滿了電線,大概因為都是老房子,也沒有辦法大興土木,所以形成了老房子間都是電線桿,天上佈滿電線的景像。
繼續往回,走到產寧坂時,日式庭園造景的青龍苑到了,青龍苑有名的就是它的日式庭園,裡面是一間間的特產店,在門口馬上看到瑪麻已經買了的"怪頭娃娃",其實苑內是名店聚集,除了剛提到的よーじや外,有賣香的"松榮堂",賣漬物的"西利",從網站首頁就可以看到介紹。
庭園右邊白牆的房子就是剛來時看到的Inoda Coffee,可惜現在已經裝不下任何東西了。
底迪背後的茶屋叫做"長嘯庵",什麼來頭看不懂,只知道天氣熱得很,我們還是趕快往清水寺去好了。
離開清龍苑繼續前進,一樣的老房子,一樣的電線掛在天空。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看到清水寺的大紅門了,這個門叫做"仁王門",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財喔,在2003年有修理過,右邊前面是"西門",後面是"三重塔",也都是重要文化財,連門都還沒踏進去就連連看到重要文化財,就可以知道清水寺的地位有多重要....其實,看一路往清水寺走來的人潮也可以知道啦。
仁王門獨照一張。
旁邊的西門與三重塔。
天氣太熱了,走到這裡先用冰冰涼涼的水洗一洗手。
這裡的正式名稱是"轟門",把拔說,就是轟炸你的皮包啦,因為從剛才到這裡之前都是免費的,要過這個門的話,就要買票了,當然,又是另外一個重要文化財。
休息一下,馬上要進入不是重要文化財的清水舞台囉,為什麼最有名的清水舞台不是重要文化財呢?因為啊,它叫做"國寶"啦。
正式的名稱叫做"本堂舞台",還特別立了牌子介紹。
趕緊學別人繞到對面拍張照。
好像值的比較容易看清楚下面的木頭結構。
乾脆跑到下面拍一張,垂直水平的木頭交錯,構成了這個偉大的建築工程,真是了不起。
舞台旁少不了日本寺廟裡常見的繪馬,也有看到台灣人寫的喔。
清水寺裡另一個熱門的點大概就是"音羽の滝"了,總是擠滿了排隊的人潮。
有洗手的,也有拿來喝水的,每個人都喝的不亦樂乎,不過要注意,這三道不同的水流代表了不同的意義,不要喝錯了才好。
旁邊有立了個牌子,不過只寫日文,也不知道到底在說些甚麼....
好了,我們知道的清水寺就這樣啦,推薦大家看另一篇音羽山 清水寺,裡面有很有生動的介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