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趕緊來把最後的台南行補完,不然可能下次到台南都已經成行了,這一篇都還沒動。


吃完早餐,就近先到對面的延平郡王祠來參觀一下。

延平郡王祠

祠中收藏許多古文物,包括珍貴的沈葆禎手書。東西兩廡則陳列鄭氏部將牌位、儀仗等。後殿中央供奉鄭氏母親田川氏的牌位。庭中的兩棵古梅是鄭成功親手所植,已有300年歷史,每到寒冬吐露芬芳。祠堂右邊的台南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保留著兩座銅製古炮及七座鐵製古炮。

延平郡王祠中珍貴文物豐富,尤其為數眾多的清代楹聯,包括原廟創建者沈葆楨手書,筆力雄渾、意義雋永,仍極具歷史價值。位於祠旁的「民族文物館」收藏著許多台南文物:1樓主要陳列史前文物,說明台灣與大陸的地緣關係,及先民生活的演進過程。

2樓所展覽的多為台南歷史文物,包括與府城相關的先賢,例如鄭成功、沈葆楨等人的畫像或遺墨。此外,舊日府城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街牌、眠床、地契、銀票等均有陳列,讓人深入了解先人生活起居狀況,十分值得一遊。

資料來源:府城消遙遊


大家往「前無古人」匾額前進中。

「前無古人」匾額懸掛於延平郡王祠前入口處,為光緒元年由武平縣知縣盧紹昌敬獻,歷史悠久。由於,該座匾額為木製,長時間置放於戶外,原物已有龜裂情形,文化觀光局為永久保存該匾,避免遭受日曬雨淋及地震、颱風災害,決定複製原匾代替原有匾額,原匾則卸下暫放於鄭成功文物館,以便保存。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台南的古蹟長的都很像,這是正殿的部份。


祠裡竟然有一口水井,讀過歷史的大概會聯想到鄭成功曾經拔劍掘地成井,不過那是位於台中縣大甲鎮鐵砧山上的古井,不是這一口井,不過這一口井在這裡的意思就沒找到相關的資料了。


延平郡王祠外的公園有一座大的鄭成功像。


這張照片是?聽說無限台南大葛格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喜歡跟狗爭地盤,看他的姿勢就可以感覺出來,還看不出來?請看這一篇【亂報】總筒驚人之「舉」(下)

逛完延平郡王祠準備往下一個景點移動。


這遮了面紗的房子是?可別小看它喔,日據時代時,日本人在當時的末廣町銀座,也就是現在的中正路與忠義路交叉口,興建台南也是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總共有五層,也是台南第一幢電梯大樓,雖然只是經過,還是要瞻仰一下。


台南真是處處古蹟,這是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土地銀行台南分行)的走廊,長的跟台北土地銀行很像,這也是台南市定古蹟,先進一步了解請看府城消遙遊的解說,很精采的建築。


下一站到了,這是「台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館舍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落成於1916年,戰後曾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台南市政府所用。因歷經不同單位與不同時期之使用,致使本建築許多構造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在歷任文建會主委的擘畫與支持下,迭經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兩任主任及同仁之努力,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程,至2003年修築成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之建築,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10月17日,遙念台灣史重要文化啟蒙團體「台灣文化協會」之成立精神,「國家臺灣文學館」選定此日正式開館營運。

資料來源:國家台灣文學館


這建築物的風格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台灣文學館」的設計者森山松之助在台灣留下了許多的設計作品,包括常常被作為攝影場景的臺北水源地水道唧筩室(1908,自來水博物館),總督府官邸改建(1912,台北賓館),專賣局(1913-1922,公賣局)、台北州廳(1915,監察院)、臺中州廳(1913,臺中市政府)、台南州廳(就是「台灣文學館」),難怪大家看起來都這麼眼熟。

Wikipedia 上的介紹


這大門入口的感覺就像監察院一樣,據說台北州廳、臺中州廳、台南州廳的建築風格都很類似。


館內有森山松之助的介紹。


來看看室內的感覺,這照片有沒有一點奇怪,紅磚強像是外牆,可是外面又是室內。


換個角度再看一次,內?外?

其實這是老建築的新生命,原本的紅磚牆確實是建築物背面的牆面,新的建築物並未破壞原有建築,而是在外面再加蓋出新的活動空間,既不破壞古蹟,又讓老建築有了新生命。


加蓋出來的地下樓部分用來作為圖書館使用。


館內有許多地方特別設計,呈現出建築物新舊之間的差異與古蹟維修的作業,算是解說的相當用心,畫面中的人物是台南第一大帥哥.....的小孩。


來看看展覽部分,這是一個關於文字的展覽,牆面上有很多印刷用的「鉛字」,當參觀者碰到文字時,牆面中間的LED就會顯示與這個字相關的內容,很有意思的展覽設計,就連我們小朋友都會很好奇去玩啊。


台灣文學館,果然有台語教學課程,這個展覽室從早年學校不准說台語開始呈現,一直到後來,台語成為我們許多人的母語,還特別製作了一些台語唸謠的大海報。


準備上台語客了~~~~啊,趁著無限台南老師還沒準備好,我先來小睡一下。


結果~~~所有的學生竟然都睡了,底迪你也太誇張了吧,竟然就地躺平,吼,真舒服耶。


爬到椅子上?看來這一班通通都不是好學生。


時間有限準備要離開了,這時候仿原住民又出現了,見怪不怪了,當沒看到。

上網搜尋「台灣文學館」資料時發現了一篇有很多照片的介紹台灣文學館,想看更多照片的人可以去看看。


下一站,「吳園」,別小看它喔,「吳園」可是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呢。

台南枋橋頭的吳家,自吳春貴承販台鹽致富,而後其子吳尚新繼承家業,於徙建洲南場後,承銷食鹽業務大為發展,家境日隆。道光初,吳尚新乃將其宅第北邊原屬荷治時期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極盡美觀,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

資料來源:吳園藝文中心


大門入口,根據網站上說明,吳園庭院景色優雅,地方官民遂於明治41年(1908)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並選定此地為籌建現代化公共聚會場所知地點。吳氏子孫受迫於政治壓力,終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予該社團法人闢建「台南公館」。建館工程於明治43年9月正式展開,44年(1911)2月初落成啟用,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之現代建築物自此誕生。。


從後面庭園往觀景樓拍攝,觀景樓現在已經規劃為露天咖啡座。


這裡可以看出來,吳園四周已經被現代的高樓所包圍了,根據網站說明「創建至今達170餘年的吳園,如今侷促台南市區一隅,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


吳園裡頭有一個不用排隊就能買到的好料,就是它。


就是這個伊蕾特布丁,讓我們每次經過看到大排長龍都歎為觀止,不過果然有住在巷子裡的無限台南大葛格帶路,免排隊就可以吃到,而且要吃多少就有多少喔。

就這樣,台南好好玩 Part II也結束了,雖然短短不到24小時,不過走遍台南好幾處古蹟,也吃了台南許多美味小吃,更重要的是,每到一處都有人腹脹付帳耶,實在是太感謝無限台南大葛格的招待了,我們一定會趕快排除萬難努力再來到台南探望您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nie0103 的頭像
    bonnie0103

    小小 のbonnie sky

    bonnie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